金山区枫泾镇的“中国农民画村”,2008年开始对游客开放,现在已经是金山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十多万名游客光顾,并获评为国家3A级景区。游客称,村庄四季风景如画,清清小河蜿蜒村中,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全国各地农民画画派的魅力,还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选购到时令新鲜的农家果蔬,与咿呀水车、竹篱茅舍、菜园池塘、果林修篁亲密接触。
然而,近日有市民反映,“中国农民画村”里有的画屋大门紧闭,有的画屋只有老人在,外地画家都去哪儿了?
故地重游,“中国农民画村”盛况不再
5年前,市民小刘带着家人去过一次“中国农民画村”,那次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乡村美景,还可以领略到唐卡、皮影、剪纸、刺绣、麦杆画等中国民间艺术珍品,最重要的是能欣赏到画家创作的整个过程,还可以和画家攀谈。”
正如小刘所说,那时的“中国农民画村”一片生机,来过的游客都给予了很高评价。画村在建成短短两年后,获得了中国特色村、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一系列荣誉。
如今,当小刘再次故地重游时,“中国农民画村”的现状却让她感到意外:一些画屋大门关着,见到的外地画家很少,只有本地画家在作画。
画家学生留守,有时一天卖不掉一幅画
从沪杭高速公路枫泾出口下来,再经过10分钟车程,“中国农民画村”跃然眼前。
这是一个非双休日的上午,天气晴好。走进画村,一幢幢老式民居错落村内,以小河桥为界,金山农民画家和外地农民画家分布在小河两边。记者兜了一圈发现,偌大的画村内静悄悄,游客寥寥无几,13户画屋有三户大门紧闭,整个画村让人感觉十分萧条。
沿着小桥右转,首先看到的是“吉林东丰”农民画屋,屋内墙上挂着全国著名农民画家刘丹的介绍以及他的画作,却不见其本人。
迎客的女子自称是刘丹的学生。“刘丹老师回东北了,是当地农民画培训学校校长,不可能常年待在这里,这里每年来一两次。”她告诉记者,吉林当地政府对农民画非常重视,他们来这里交流,能得到当地政府的补贴。入驻金山农民画村,也能得到金山的补贴。
问及画作的销售情况,她表示有时候从早忙到晚,一幅画也没卖出去,有时候来一两个人,就卖掉好几幅。但总的来说,画作不好卖。
要么回老家要么去进修,外地画家集体缺席
接着记者来到“大连金州”农民画屋,只见屋门紧闭,门口种着一片青菜,晒着一盘盘的黄豆,还有散落一地的红薯。门上贴着一副大红色海报上介绍画家葛柱兴的获奖情况。
开门的是一名老妇,她同样表示葛柱兴回大连老家了。“我不会画画,是葛老师雇来看店的。这里的画卖得不好,一个月都卖不出一幅。”
之后,记者走访了陕西户县、山东日照、江西永丰、湖北黄州四户农民画屋,情况基本类似。当年与画村签约的画家不在,有的回老家了,有的去北京进修了,而守屋的人,不是亲戚,就是学生,或者是雇来的人。一名屋主表示,靠卖画的钱根本没法生存,画村给每人500元/月的补贴也是杯水车薪。
最后一户画屋,入驻的是从事民间剪纸的艺术家潭之永,他说:“刚到一个月,对这里情况不熟悉。目前在这里没有建立起人脉,剪纸没有销路,但相信经过培育,市场慢慢会好的。”
据了解,现在“中国农民画村”共有7户外地画屋,遗憾的是,记者采访时,这些画家集体不见踪影。
本地画师月入约2000元,笑称“只够温饱”
虽然只隔着一座小桥,但桥东边6户金山本地农民画屋内,无论从销售数量还是画作展示,都要好很多。
在一名陈姓画师的屋内,前后两间房的墙上挂满了数十幅农民画。“这些都是我画的,现在白天来这里上班,晚上回家。”谈及农民画的受欢迎程度,她表示,一般老外比较喜欢,但整体销售情况一般。“这里人气不旺,我守在这里卖画,平均一年的收入为3万多元,但是房租要1万元,每月平均收入2000元。”陈画师笑称只够自己温饱,连儿子都养不起。
记者看到,墙上的画标价并不贵,一幅20厘米×20厘米的画,标价150元,一幅60厘米×60厘米的画,也就500元左右。
在另一画屋内,一名画师说:“我在金山画了40年的画,一开始政府请我们来画村发展,每年却要收1万元的房租,但是不仅不收外地画家的租金,还发生活补贴,最早是1000元/人/月,现在是500元/人/月。我们觉得不公平。”他特别强调,金山本地画师都是人守在这里认真搞创作,不像外地画家,一开始来的一批确实画技非常不错,但没过两年就走了。“政府给补贴的对换要求是一个月上交两幅画,他们人走了就把画定期从外地寄过来。”
此外,扰乱农民画市场价格的还有盗版画作。现在原创作品被盗版的现象猖獗,导致真正的农民画价格被压得很低,使得一部分年轻画家不愿意从事农民画创作。该画师坦言,“我们的原创作品每幅卖500元—1000元,顾客说‘太贵了,外面的才卖几十元一幅,看上去也没什么两样’。农民画难在构思创作,而非填色。金山政府每年都会出一本当年创作的新画册,画册中几幅卖得好的,就会被人拿去复制。完成一幅原创画需要半个月以上,而复制临摹只需要一两天。有的画师自己创作的画卖得不好,索性也不创作了,专门临摹别人的画,导致原创作品价高和寡。”
该画师表示,为了画村的发展,他也给有关单位提了很多建议,比如将画作统一收集、集中展览、统一标价,举办各种展览活动等,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中国农民画村”才走过6年时间,从最初轰轰烈烈,到如今冷清没落,到底经历了什么?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熟悉画村的知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熟悉画村的知情人士:
没平衡好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是一方面
新闻晨报:能否讲一下“中国农民画村”的前世今生?
知情人士: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推动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2005年,枫泾镇对中洪村进行修整改造,建设了包括“丹青人家”、“枫泾人家”、“水上人家”、“稻香人家”和“菜园人家”5个景区的金山农民画村,吸引了10余名在农民画界颇有影响力的当地画家入住其间,他们在此生活、创作、展示、销售,既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民画创作销售集聚区,又成为一个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金山农民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传承保护和示范带动作用。
2008年4月28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金山农民画村正式命名为“中国农民画村”。随后来自僳族农民画家余全发、傣族画家郭文忠与来自陕西户县、天津杨柳青、吉林东丰、重庆綦江、青海湟中、山东日照、湖北黄州、河南舞阳和上海金山等十大“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20余名优秀农民画画家,集体进驻位于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的“中国农民画村”。此后,画家们长期在画村生活、创作和交流,共同探索中国农民画产业的新途径。
新闻晨报:一开始经营情况如何?
知情人士:“中国农民画村”成立了经营公司,这些画家都是当时经营公司负责人从全国各地一个一个吸纳进来的。一开始是想打造成文化园区,为农民画做一点贡献。那个时候画展很多,政府也会采购,不存在竞争。比如政府要买100幅画,旅游公司会分摊到各个画家,还比较均匀。那时候,画家觉得还是挺满意,也有盼头。
新闻晨报:如何理解成功与失败?
知情人士:这是两条不同的路。一开始经营理念是要打造文化园区,多为画家提供销路。但后来增加了很多商业旅游的元素,旅游氛围浓了,关于画家作品推广扶持的力度就小了。到底是要旅游收入还是要文化,当时也有两派意见。
新闻晨报:外地画家何时开始撤离的?
知情人士:现在这一批也不完全是最初的一批画家,进进出出有好几批了。一些画家认为,一开始是他们在为这个景点撑门面,做出品牌后,对画作的推广没有扶持了,得不到实惠。一些有能力的画家便开始外出打工接活,都不愿意守在那里。
新闻晨报:开店容易守店难?
知情人士:看到这个现状,确实很痛心,只能期待触底反弹。没有平衡好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民画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历史比较短,它只能是工艺品,不是艺术品,走向市场的竞争力比较差。2000年,全国各地还有100余处农民画创作基地,现在只有20处,包括广东、湖北等地勉强维持,也是因为当地政府作为一张名片扶持而得以生存。如果没有扶持,生存更加艰难。
新闻晨报:“中国农民画村”未来何去何从?
知情人士:如果按照现状继续下去,旅游提高了,但是内涵没了,我认为很快会撑不下去。现在“中国农民画村”还是在吃老本,未来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旅游和文化之间的平衡点,才有出路。
为何当初进驻“中国农民画村”的外地画家纷纷撤离?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首批入驻画村的著名画家刘丹:
不撤走是因为对画村未来还存希望
刘丹是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是看中他在中国农民画界的影响力,2007年被邀请到金山,协助打造“中国农民画村”。“我是第一个被邀请去的,全国各地很多农民画画家听说后也跟着来了。”
说起在画村头两年的日子,刘丹甚是怀念。当时画家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画村内签约的全国十几名画家,在各自的家乡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之所以愿意离开老家来这里创业,就是寄希望于上海的文化平台,希望来交流技艺,推广当地农民画,达到传承农民画文化的目的。一开始,画村的确给了他们这样的希望。当时金山旅游公司的领导非常重视农民画,组织举办了各种画展和推广活动。刘丹印象较深的是画村参加了北京第三届中国农民画大展,展后编册出书。两年内,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对“打造一个全国有影响力的农民画村”的目标信心满满。
意想不到的是,两年后画村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再延续,再往后就成了现在的状况。对于记者目睹的现状,刘丹遗憾得直摇头,而其中的原委,刘丹却不愿过多提及。他只是强调,文化产业离不开政府扶持,只有铺垫发展、大力宣传,做出品牌,才能形成氛围,获得回报。
既然失望,为何驻守?刘丹说,现在加上经营每况愈下,外地画家早都想走了,但又没走。因为大家也很为难,就这么回去了,面子上不好看,如果留下来,也难以维持生计。于是想个法子,人回老家,留个人驻守,也算是在上海有个窗口。
刘丹表示,之所以坚守,是因为对“中国农民画村”的未来还存有一丝希望。他相信画村总有一天会重新振作,创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农民画村”未来将何去何从?政府对它的发展有怎样的规划?
■金山区旅游局局长王克起:
创新发展想法很多,等待“重生”
金山区旅游局局长王克起表示,目前枫泾镇政府非常重视画村的发展,等待设想和通盘规划的确定。
王克起表示,“中国农民画村”的开发建设管理主体是枫泾古镇旅游公司,隶属于枫泾镇政府。通过多年打造,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且上周通过了3A景区的复核。
有人认为金山农民画挺好的,为何还要引入外地农民画?而外地农民画家也有想法,感觉虽然叫“中国农民画村”,但大多游客喜欢的是金山农民画。因此尽管政府给予了一些补贴,但大部分外地画家在此生存窘迫。不少画家因各种原因纷纷离开,其间有过轮换。
谈到画村未来的发展,他透露政府已经在农民画村的河南岸规划了200亩用地,将要打造文化创意园区。该项目已经批了两年,镇里做了多套规划设计,最终方案还未敲定。而方案的核心,是将要把现有的中国农民画村和200亩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设计。
王克起坦言,虽然农民画村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是政府对于农民画村的推动始终在“想点子”。比如在画村内举办了“金画笔”文化游,让游客来画村游玩时体验作画的乐趣;组织中小学生来画室上色画画。再比如今年4月,在农民画村前引入了波兰的倒置屋项目。“其实政府有各种设想,比如是否引进一些国外的油画创作,或者引进波兰扭曲的房子和鬼屋,再或者创办一个世界性的画村等。”他表示,有这么多未成形的想法,农民画村这两年没有实质性的扩大和发展,等待最终被纳入通盘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