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均安作品
要进行以投资为目的的书画收藏,收藏者除了要研究画家之外,还应该下工夫学一些收藏方面的基础知识,例如书画的品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书画的价值除按平尺论价外,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标准;所谓书画精品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等。
书画的品位主要应该表现在作品本身的意境、文化内涵、笔墨运用等很多方面。过去人们总是把书画的意境说得玄之又玄,如果从专业角度做学术上的研究,那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是如果从大众化的角度上来说,也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解释。从字义上说,“意”是主观的,“境”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到绘画作品,所谓“意境”,“境”是画面上有限的景象,“意”则是包含了作者在创作时无限的创意和观众看到作品时所产生的无限遐想。简单地说,就是作品的感染力和启示性,而这些耐人寻味的遐想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有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味。
作品的文化内涵,应该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这往往又和作品的立意、主题和寓意以及作品雅俗相关联。例如齐白石创作的不倒翁,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泥玩具,表现出了一种对时代的感慨,在画上老人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他突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在幽默中淋漓尽致地讥讽了丑恶的社会现象。又如明代画家沈周的《庐山高》,是他41岁时以庐山为题,为他的老师陈宽70大寿祝寿。作品精心制作,创意高雅,从皴法的一笔一画中都能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情感和作者对老师的真心敬重,而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在中国画中,人们还习惯于把葫芦比作藏宝,把山高水长比作情谊,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等。这些又都是民俗文化的体现,也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之所在,只不过有的通俗些,有的高雅些。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俗气和通俗的关系,我们讲齐白石的作品好,我觉得他做到了大雅大俗。这与选材和立意有关,也与笔墨和表现方法相关。齐白石就是这方面的天才,他能把那些百姓生活中最通俗、最普通的元素作为创作题材搬上宣纸,用最雅的笔墨表现出来,使观者得到既通俗而又高雅的享受。齐白石画牡丹,除了笔墨酣畅不矫揉造作之外,他还会避免使用人们熟知的“国色天香”这些俗套子的题目,而是题上“大富贵相”4个工整开张的篆字,一个题目,4个大字,让人们追求富贵浮躁的心静了下来,这就是神来之笔呀!看齐白石的牡丹带给观者的是雅的享受,表现出了这位木匠出身的画家不同凡响的文化水准,这就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
再说笔墨,我认为,中国画就是要讲笔墨,笔墨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如果没有了笔墨,就谈不上是什么中国画了。在中国画中,笔墨表现出的那种自然而忽现的变化,和谐而具有亲和力的色调,都是老庄、释家、儒家三大思想体系在艺术上的表征。一种艺术不可能因为追求世界性而失去它独立存在的意义,因为即使世界大同了,历史也不可能消失,那时人们仍会保留各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世界大同的进程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这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什么是好的笔墨呢?简单说,应该是要有丰富的变化并刚柔相济,表现力强并富于感染力。
一幅作品怎样才是好?除了主要从意境、文化内涵和笔墨上去判断,还有很多很具体的元素,诸如构图、章法、色彩造型、线条等。每幅作品就是一部交响乐曲,这里有音符又有乐章;有配乐又有指挥,缺少了哪一样,都不可能成为一部好的交响曲。
历代有很多画论是论画家及绘画品位的,所论未必公允,但终有些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学会怎样鉴赏书画。唐代张彦远曾把画家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后还有很多典籍是谈画和绘画品位的,但这些都是针对前朝画家而言,如果评论当代画家未免为时过早,难以公正。张彦远在谈到先贤作品时说了一段很中肯的话,在“历代名画记”中他把绘画作品分为5等:“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他还认为,中品艺人画的好的作品,也可视为上品,而上品艺人画的不够好的作品,则也只相当于中品。可见画家的名位对作品的价值虽有一定影响,但作品本身的品质才是决定作品价值的根本。
到了宋代,黄休复提出了,逸、神、妙、能四格,具体解释为,画之逸格,笔间形具,得之自然;神格,转与神合,创意立体;妙格,各有本性,笔精墨妙;能格,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
比黄休复晚70多年后的刘道醇,则提出“神、妙、能”三品。到了清代的著名文人、画家、鉴赏家黄钺又提出了二十四品。
黄钺的二十四品,文字隽美而有诗意,但内容上却有些重复,例如他所说的:气韵、高古、淡逸、超脱、性灵、空灵等综合起来还是气韵;神妙、苍涧、朴拙、淋漓、健拔、明净、简洁、俊爽等是笔墨问题;冲和、纵横、幽邃又是指章法构图。即使如此,他终究是对鉴赏一幅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足可以成为判断一幅作品是否精道的参考标准。有志于从事书画收藏和投资的人,应该读一下,定会有所收益。
构成一幅作品的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作品本身的品位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因素能够对作品的价值产生不可轻视的影响,例如作品的材质、品象、张幅等。如果作品本身的品位相等,一个材质是生宣纸上的,另一个是绢上的,在价值上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差距,而这一差距,由于收藏界本身缺乏一定的知识,暂时是显露不出来的,可当几十年以后显露出来时,则为时太晚了,就只能当是交学费罢了。其实工笔和写意画因所用纸张的材质不同,颜料的薄厚和质地不同,都会对作品的寿命产生一定影响。
作品的品象也是影响作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作品再好,如果保管不好,也会影响到作品的价值。另外作品张幅的大小,过大或过小也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市场价值。中国画还有一个很特殊很别致的方面,就是收藏人和鉴赏人往往会在画上留下题跋,这些题跋都涉及到作品的价值。按照老规矩讲,每一行字的题跋叫一炷香,论价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他有多少炷香,人们也习惯,把这种题跋叫作帮手。
现在很多藏家过分相信作品背后的故事,我想每一幅作品从构思到创作的过程,直至流传都会有他独一无二的故事,但是否都是可信的或者是有意义的故事那可就不一定了。我给你的建议就是首先断定作品的品位,再了解作者的身份乃至经历,再去挖掘它背后的故事,这才是一个真正藏家所应该做的。
文字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贤悦堂,转载请注明